挖掘区域文化资源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2020-11-11 14:55   来源: 互联网

中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000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措施很多,其中以文化认知为基础的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国家对中国民族文化认知的维度做了宏观的解释,但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却不多见。许多地方性教材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校本一体化教材虽然突出了地域特色,但不够全面。

image.png

区域中的民族交流与融合因素以河套文化为例。河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河套地区作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历史上也是民族的摇篮。不仅北方民族在这里工作、生活和繁衍,汉族及其祖先也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著名的草原民族大多是从河套地区走上中国历史舞台的。不同民族在这里继承了广泛的文化“基因”。


河套文化蕴含着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原河套族与汉族虽不时发生冲突、冲突和战争,但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除战争外的各种方式,如婚姻、迁徙、混居、通婚、政治交往等,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北方各民族与中原地区汉族之间关系的不断改善,主流和总的趋势是融合与统一的因素越来越多,而疏远和疏远的因素越来越少分离。比如,秦汉与匈奴战争冲突的历史虽不鲜见,但双方和平共处的时间仍比战争冲突的时间长,中原汉族与北方民族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双方都无法摆脱经济上的相互依赖,这对北方游牧民族尤为重要。洪丹玉之所以一再要求与汉朝和好,是因为他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经济交流的意义。同时,通过建立婚姻关系,可以提出通关城市。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广大牧民与内地交流的迫切需要。因此,何勤也促进了各族人民的经济交流。北魏以来,河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更加密切。


在近代反帝反封建的过程中,河套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团结一致,反对国内外的共同敌人。这些事迹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和谐、友谊、团结奋斗,开创共同发展的未来播下了种子。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的伏羲将军和虞姬五大集团的将领是典型的。在推翻三山的过程中,蒙、汉、回等民族群众团结一致,并肩战斗,涌现出许多歌功颂德、热泪盈眶的英雄事迹。


河套文化承载着多元共生的文化基因。河套历史的发展是北方草原文明与中原农业文明交流、交流、融合的一部长篇巨著。据考古发现,巴彦淖尔地区共发现不可移动文物528处,是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实物例证。其中,银山石刻有“千里画廊”之称,有5万余件,真实反映了银山南北不同时期各民族的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它不仅是北方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也向世界展示了河套文化的独特魅力。


河套历史上的移民潮,形成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不可分割的关系。从明朝到清朝,移民潮持续到近代。民国初期,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等地的贫困人口逃离荒野,“走了溪口”进入河套地区经商、种养、手工业,流传至今。大量移民的涌入,使河套文化有了包容大江南北的宽广胸怀。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融合是相互联系、相互学习、相互接受、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


历史悠久的历史变迁,交错混杂的族群人口分布,相互依存的经济发展,日常的情感交流,文化观念的不断碰撞,使得河套各民族优势互补,相互帮助。这种团结互助意识已成为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重要保障。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联播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